共工新闻2月14日电( 李志明)“吊装作业区今天风速偏高,尤其要注意吊篮姿态……”海风扰动炎热的空气,让五公司几内亚力拓港口项目部的安全员吴迪感到一丝清凉。短短几分钟的小会结束,来不及休息的他,迅速赶往下一个“会场”。
数月前,项目引桥施工进入关键期,水上钢管桩打设、钢栈桥建设、引桥横梁安装三项工序同时推进,各班组交叉作业形成了立体施工空间。往往高层吊装还未结束,中层就要安装预制梁,桥下浮筏、桥上起重机械、过往人员往来不绝,拥挤的空间让安全管理难度陡然提升,一线嘈杂的环境又在无形中放大了挑战。
“现场同时有操着中、英、法以及当地土语的同事,施工中沟通很费劲儿。”外语流利的“老海外”吴迪开始频繁召集带班工人、技术员与安全专家现场开“小会”。由于小会参加人数少,持续时间短,十分钟内便能散会,各方沟通效率迅速提高,往往安全小会一散,整改措施很快就能跟上。“很多沟通上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可以实现‘对症下药’。”渐渐地,安全小会成了吴迪的解题妙招和个人标签。
每天清晨,吴迪总会扎在引桥现场搜集一线信息,有空时就和驻场技术员与带班们交流,了解各分项实况。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吴迪总能第一时间识别出各区域潜在的安全风险点,在小会上着重提醒,让其他区域的班组对照自查,他随后复查……很快,引桥区域的安全管理状况迅速改善。
然而随着施工的深入,吴迪发现有的班组并不能充分理解海外安全管理思路,尤其是业主要求带班工人在每天作业前填报的《安全五步法》小册子。“每天上班前还要完成‘课前作业’,可真多事。”吴迪时常能听到工友们的“吐槽”。
“《安全五步法》是要大家提前写明当天的作业内容、风险和解决措施,和国内的‘手指口述’本质差不多,都是帮咱们理清作业注意事项,干活时更有章法……”安全小会上,吴迪“掰开了”小册子内容给工人们讲解,很快得到了一片响应。
为让大家充分理解海外安全管理理念,熟谙中外两套安全管理文化的吴迪决定再“添一把火”,将海外安全文化纳入小会。每次会上,他都会多花三分钟,和大家讨论业主和项目管理思路。大伙发现,海外的安全管控虽然事无巨细,但也都有着对应的逻辑和原理,渐渐地,一线工人对安全管控理念入心入脑,和业主安全团队沟通时也能够抓住重点、快速响应。
“引桥区域最近变化很大,现场总是井然有序。”业主团队负责人为吴迪点赞。“小会开得多了,大家的安全意识就上来了。”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吴迪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