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的洪流中,總有一些人物以其獨特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激勵着後來者。肖顯盛,這位從湖北走出的下崗職工,他的故事生動诠釋了勇氣、堅韌與奉獻。他的人生軌迹,如同一部生動的教科書,讓每一個章節都閃爍着不凡的光彩,鼓舞着每一位下崗職工繼續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

巴東縣紅鷹成品油有限公司董事長、愛心企業家、最美巴東人帶領團隊被當地黨委政府評爲最美野三人、優秀民營企業、先進單位、愛心企業家… …并被推選爲恩施州安全生産協會“理事單位”、恩施州石油成品油流通協會“副會長”,衆多的頭銜和榮譽是一位下崗職工23年間無數次汗水凝結的勳章。

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怎麽能從一名普通下崗職工蝶變成爲成品油領域的誠信企業家?走近肖顯盛,不僅讓人感歎,中國人的堅韌與不屈、愛心企業家的剛毅與大愛,都能從他身上找到縮影。

筚路藍縷“創業夢”

一身幹淨整潔的穿搭,兩鬓斑白的鬓角,一雙眼睛淳樸而炯炯有神,他就是肖顯盛。樸素的外表讓人很難想象他就是從成品油領域幾百萬人中脫穎而出的“愛心企業家”。也或許正是這份質樸,才能在成品油行業中躬耕、領航。

1961年9月肖顯盛出生在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的一個小山村,出生那年正是中國三年自然災害。大人都沒吃的,自然沒有奶水養活這個小生命,骨瘦如柴的小生命幾乎被餓死,父母都以爲他活不了幾天了。然而生命的頑強讓他活了過來,就像一顆小樹慢慢長大。

人生充滿選擇,有的人選擇安居樂業,平淡度過一生;有的人選擇自甘堕落,碌碌無爲一世;而有的人選擇奮力一搏,不墜青雲之志。少年時期的肖顯盛,依靠對知識的信仰,刻苦學習的他最終在1979年闖過“獨木橋”,走進了中專-恩施财校巴東分校的校門。

1981年,中專畢業後的他被分配到巴東縣商業局下屬食品公司楊柳池食品所,從事出納統計工作,1984年12月調入到巴東縣國營野三關貿易公司,曆任會計、主管會計、辦公室主任,每天面對各種各樣的财務數據,這樣的财務工作一幹就是十幾年。幹會計這份工作,對數字特别敏感,單位的效益好不好,每個月的會計報表就說明了一切。單位已經到了不景氣的階段,是繼續混下去?還是下定決心辭職?看看單位的效益,想想自己的年齡,還敢再混嗎?人生還有幾個十幾年?想到這裏,肖顯盛的心頭一熱,象似有盆火在周身燃燒,每個細胞都在沸騰。于是便做出了别人沒有想到的決定,他下崗了。

2001年,肖顯盛成了一名下崗職工。面對下崗後一無技術二無資金的窘迫境地,他不得不再次重新規劃自己的未來。該幹些什麽好呢?已經下崗了,還沒有想好自己要經營什麽行業。爲了生計,先後在巴東縣野三關鎮開小商鋪,經營小百貨、副食商品、代銷柴油,設立柴油加油點。

2003年3月,肖顯盛響應改革開放的号召,促進地方發展。經有關部門批準,在野三關鎮青龍橋社區五組興建柴油加油點,零售柴油。2006年6月升級爲加油站,經營汽油、柴油。從此他和石油有了不解之緣。2012年、2017年、2022年,按照上級要求,先後對加油站存在的安全隐患、油氣回收、雙層罐改造等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标準化改造,使加油設備、罩棚及服務設施逐步改進和完善,面貌煥然一新,站内環境優美;引進人工智能收款設備和技術,優化了結算程序,使顧客加油速度快,結算便捷;經常對員工開展技能和素質培訓,還多次組織員工分别出外參觀學習,培養員工的主人翁精神,促使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使顧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車輛的進站率和顧客的回頭率逐漸增加。

在加油站經營管理方面,他是身先士卒,面面俱到。從早到晚、披星戴月,在加油站無時無刻都能看到肖顯盛的身影。工作中的肖顯盛一絲不苟、态度嚴謹,爲了确保石油質量達标,他頂着困意在淩晨便起來親自等待運油車的到來,量空高測密度、對号油品、管線連接、觀察石油顔色、聞氣味、手感測試、安全值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不忘初心 “誠信情”

“安以質爲本,質以誠爲根”。作爲一家“心系石油安全,緻力于“做最優質的成品油銷售商”。肖顯盛始終認爲,産品的品質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是企業的基礎和生命。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保障産品質量以及品質。他經常說,我們要用誠實守信的态度,把産品的品質做得更好。

在時代的潮流中發展,在文化的積澱中前行。加油站成立之初,巴東縣紅鷹成品油有限公司一邊頂住經營壓力,一邊探索誠信發展之路。在肖顯盛看來,儒家文化中的“忠誠信實”既是經商之道,也是做人之本,每個人都應該說誠信話、辦誠信事、做誠信人。“忠”,既要忠于國家,也要忠誠于工作單位,維護企業利益;“誠”,要誠實做人,也要誠信做事;“信”,要予人信用,與相關方互信互助;“實”,要辦實事、求實效,紮實完成每項工作任務。

在加油站,誠信之禮内化到企業發展之中,成爲廣大員工恪守的行爲準則,逐漸形成了以“誠信”爲内核的企業文化。堅持“誠”字當先,秉承誠信經營的理念,做事公平、公正、公開;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嚴格依法經營;在工作中要求幹部員工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用事實說話;在生活中,孝悌治家、尊親厚友、與人和善,做一個誠實守信、受人尊敬的人;在市場競争中,堅持公平競争,不诋毀競争對手,靠産品品質赢得客戶。在“誠信經營”理念的引領下,肖顯盛始終堅守安全第一、顧客至上、誠實守信、保質保量的宗旨,服務廣大消費者,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緻好評,從沒有發生任何顧客投訴事件,沒有在現場與顧客吵架的糾紛。

多年來,在當地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各主管部門的管理和指導下,肖顯盛始終嚴格按照加油站的規範和要求标準開展經營活動,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穩步增長。

反哺家鄉 “慈善心”

今年年初,巴東縣紅鷹成品油有限公司,因爲以商養善的新模式,肖顯盛再一次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其實,這些年在湖北巴東縣,無論是學校的教育援助,還是貧困家庭生活保障;無論是疫情防控點的物資捐贈,還是家鄉村落捐資現場,都不乏肖顯盛的身影。

2024年01月22日,《湖北日報客戶端》采訪報道了這位企業家先後爲慈善事業貢獻了50萬元以上的感人事迹。以商養善的愛心之舉,着實讓人敬佩。緣何他知曲中意,隻因曾是曲中人。

2022年深秋的一天,肖顯盛來到巴東縣特校野三關分校進行愛心助學捐建回訪時了解到,學校入校道路兩旁的斜坡經常淤積堵塞,每逢雨天,就會導緻土石滑落,有時甚至大水漫灌直接沖擊路面,嚴重影響臨近一家農戶的豬舍,存在安全隐患,但由于學校缺乏資金,一直沒能進行治理。

回到家裏,一連幾天,安全隐患的場景始終萦繞在肖顯盛的腦海,心裏總是堵得慌。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不能讓安全隐患影響到孩子們的安全,肖顯盛越想越不是滋味。幾天後,肖顯盛再次來到學校當即表示願意對斜坡治理項目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消除校園周邊安全隐患,并對邊坡實施美化綠化工程,把這裏打造成一個花園式的學校。

肖顯盛不僅出資捐建10萬餘元邊坡治理工程,而且還現場查勘、丈量、設計,監督施工質量、催促施工進度、優化施工方案。他說:“要做就做一件千百年的大好事。”經過長達27天的努力,公路邊坡治理及美化綠化工程正式竣工。校園外從此築起了一道“愛的長城”,妝點着校園的美麗,守護着校園的平安。

此後,他走到哪裏,好事做到哪裏,道德文明新風就傳播到哪裏。

2022年夏天某日,野三關鎮金象坪村大路坡粉業廠附近因多日暴雨積水很多,危及廠房,當地黨委政府組織近百人連夜開展應急排險處理,肖顯盛知道後,當時半夜給搶險人員送去茶水、方便面及其它食物等物品達5000多元,使應急工作順利開展,在場領導非常感動。

巴東縣野三關鎮舉辦的前兩屆馬拉松送礦泉水400件,爲第三屆馬拉松捐款20000元;在疫情防控期間先後爲多個基層社區捐資捐物;爲巴東二中高三學生高考鼓勁加油發獎金;爲野三關特校校園綠化、做擋土牆,并愛心幫扶特困學生;爲茶園嶺村澆築場壩400多平方米,做大理石階沿梯步50多平方;爲野三關青龍橋部分留守兒童捐書包、發生活費,爲學校捐活動音響;多次爲野三關鎮民族實驗中學學生發放獎學金,并爲該校開展活動捐獎品、物品等。多年來,肖顯盛各項公益捐贈累計總額達50多萬元。讓上千名學子以及需要幫助的人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

面對挫折和困難,肖顯盛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昂揚奮起、堅韌前行,以堅定的毅力、勤勞的雙手、寬廣的胸襟,憑借超強的毅念支撐起一片豔陽天。有人說:肖顯盛,現在的你吃穿不愁、财富也可能是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都追趕不上的,你完全可以‘潇灑’了,爲啥還要這樣拼命呢?”他卻總是笑着回答:“黨對我的恩情不能忘、周圍群衆對我的幫助不能忘、家鄉父老對我的期望更不能忘。作爲企業家,我有責任,也有義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幫助一些急需幫助的人。讓那些幫助過我、鼓勵過我的人不失望,這樣也是我對社會最好的回報吧”。

肖顯盛的事迹是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他對社會的奉獻和對他人的關懷,他用愛的陽光灑滿了孩子們的求學之路,照亮了更多需要幫助的地方。他的善舉和行動,激勵着更多人關注和關心困難群體,傳遞着社會正能量和祖國的陽光雨露。

總聽說“人間有大愛”,“平凡而不平凡”我想,肖顯盛給予了這句話最好的诠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