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三亚,烈日炙烤着大地,南繁育种基地的稻田里,一颗颗青绿嫩苗在湿润的空气中舒展着半透明的叶脉。当全国人民正沉浸在劳动节假期的悠闲时光里,江南米道健康水稻科研育种团队与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们正弯腰穿梭在田间,勤劳耕作挥汗如雨地抢收稻种。"水稻育种是一场与时间的接力赛,错过一天,可能耽误一年。"育种团队的研究员们脸上闪耀着晶莹的汗水,手中的秧苗在阳光下青翠碧绿。育种团队利用热带气候"加代繁殖",他们将实验室里的分子育种技术与田间的传统选育手段双轨并行,让实验室成果加速渗透田间地头,确保每一粒米都承载着确切的营养承诺。他们正在抢抓农时,计划赶在5月上旬在育种试验基地完成新一轮的新季播种——这是属于科研农人独特的"五一"打开方式。



劳动礼赞:以稻为笔,书写劳动精神
"水稻无假期,我们的课题进度更不能停,它们的生长周期就是我们的生物钟!"当被问及劳动节感悟时,正在筛选稻种的专家们笑着举起一株理想株型的水稻。在江南米道的科研版图里,每一个节日都是攻坚节点:春节在温室观察苗期性状,端午在实验室分析稻米蛋白,中秋在田间测定抗倒伏指数……正是这份“与稻相伴”的执着,成功培育出一系列兼具实用价值与创新特性的功能性稻种品种,更推动稻院士品牌连续二年稳居高端功能大米市场口碑榜首。



据悉,江南米道的稻院士品牌依托科研育种团队的核心技术,现已推出多款功能性大米主食产品,其中低GI慢糖系列产品获得市场肯定,并取得国内外多家食品安全权威机构认证。这个五一,当消费者拆开一包印着“低升糖指数”的稻院士低GI大米时,当家人们围桌享用着米香浓郁的低GI米饭时,或许不会想到,从海南的烈日到江南的春雨,每一粒米中都凝结着育种专家们日复一日的田间坚守与数据推演。致敬这些稻田里的"劳动者",他们用科学家的严谨与农人的热忱,在南海之滨续写着"把中国人的健康饭碗端得更牢"的匠心篇章,这是对劳动精神最鲜活的诠释,也是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最动人的实践。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