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厄瓜多尔瓜亚基尔市的波索尔哈多功能码头2A阶段项目,是中国港湾承建、中交一航局负责施工的关键工程,对助推厄瓜多尔基础设施现代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主要涵盖原码头延长至700米,并新建232.5米码头、防波堤、轨道梁、高杆灯塔及供电照明系统,将极大提升港区运营能力与航行安全水平。作为扩建工程,施工团队面临确保既有港口运营不受干扰与加快新码头建设的双重挑战,工期压力突出。按照传统施工方法,项目团队需在打桩完成后现场支模浇注混凝土形成桩帽,但这样不仅工艺效率较低,且增加了人工及物料成本,制约了整体工程进度。
“我们可以采用装配式结构,在打桩的同时提前预制桩帽,再通过分层灌浆将桩基与桩帽粘结成整体。”项目生产负责人葛茂强在前期策划阶段,就借鉴国内经验提出了预制结构方案。该工艺不仅可实现打桩与桩帽预制同步推进,大幅节省工期,还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材料浪费,因此获得了监理和业主的一致认可。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发现由于桩帽高达4.43米,按照每2米必须分层浇注的工艺要求,原本整体的预制桩帽需要“拦腰截断”般分段预制,这样不仅无法实现节约时间的目的,反而增加了额外成本,并衍生出桩帽分段处需要处理施工缝的新问题。
“能否为桩帽量身打造一种特殊整体式模板,实现分层浇注而不必分段?”面对这一技术难题,徐文鑫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基于桩帽高度大但壁厚仅12厘米的特点,项目团队成功研制出一套在外模2米高处设置可开合浇注孔的新型模板。施工时,项目团队先采用“帮包底”结构将外侧模板整体吊装并固定在桩帽上,随后打开浇注孔进行下部混凝土灌注,待浇至2米标高后关闭孔洞,再从顶部完成上部浇注,这样既实现了桩帽整体预制条件下的分层浇注,又有效保障了施工质量与效率。
移除了桩帽分段预制的技术障碍后,新的挑战却又接踵而至。由于模板与桩帽同样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且安装时底部距地面留有15厘米间隙,导致其在拆除过程中因“头重脚轻”易发生滑落,不仅可能砸伤桩帽表层混凝土,影响外观与质量,还可能会产生安全风险。面对这一难题,徐文鑫与项目团队汲取《流浪地球2》中“太空电梯”的灵感,提出为模板增设升降功能,他们在模板的内模与外模分别设置了通过旋转螺栓控制外模垂直升降及内模径向伸缩的花篮螺栓调节系统。改造后的整套模板得以像“电梯”一样,沿着桩帽外壁平稳移动和固定并降落在指定高度,让拆模工作更加安全快捷,让影响项目团队打桩施工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9月6日,第116根灌注桩正式完成,我们提前完成打桩任务的60%。从初期略微滞后,到如今的迎头赶超,这座码头正如一条巨龙,逐渐舒展它雄伟的身姿。”徐文鑫目视远方,感慨万千。眼前,“太空电梯”徐徐升降,打桩平台稳步向前延伸,一根根灌注桩破浪而出,巍然屹立。在新旧码头交汇之处,“一带一路”的金色纽带正熠熠生辉,仿佛为这片赤道上的热土注入了蓬勃的发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