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衆銀行成立近10年來“最大罰單”的背後:去年營收增速放緩,不良率維持高位
日前,國内民營銀行“領頭羊”微衆銀行收到一張“千萬級”罰單,涉及5項違法違規事項,另有5位時任員工被處以不同程度地罰款。 證券之星注意到,這份罰單總金額超過1300萬,不僅成爲民營銀行今年以來最大的一筆罰單,也是微衆銀行成立至今近十年來收到金額最大的一筆罰單。 與此同時,微衆銀行近些年業績壓力不小,雖然2024年中報遲遲未披露,但該行2023的營業收入增速從前幾年的超30%大幅下滑至11%,淨利潤增速也有所放緩,不良率自成立以來就穩步上升,截至2023年,微衆銀行的不良率仍維持在1.46%的高位。 創曆史記錄的“千萬級”罰單 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官網披露的一張罰單,讓微衆銀行數年前的多項經營管理問題被曝光。 罰單顯示,因違反賬戶管理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别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客戶進行交易共計五項違規行爲,被警告并處以1387萬元罰款。 同時,時任該行的零售存款部業務規劃實施室經理、小微企業金融部總經理助理等多名高管被罰,累計罰款金額24.75萬元。 證券之星注意到,該筆罰單是2024年以來民營銀行最大額的罰單,亦是微衆銀行自2014年成立近10年來最大的一筆罰單,涉及金額和受到“牽連”的員工人數也都創了記錄。 幾乎在罰單公布同時,9月30日,微衆銀行在官網對此做出回應,表示處罰事由發生在2021年6月前,上述問題已于2022年整改完畢。 不過,從時間線上來看,在微衆銀行所言整改完畢之後的兩年裏,該行分别因爲租金貸貸後管理不到位、汽車貸款首付資金及附加消費貸款用途審核不到位,商用車貸款金額審核不嚴等不同違規事項受到了不同程度地處罰。 業績增長放緩,不良率居高不下 公開資料顯示,微衆銀行成立于2014年12月16日,是全國首家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銀行,由騰訊牽頭發起設立。微衆銀行專注于爲小微企業和普通居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推出有微粒貸、微業貸、微車貸等産品,累計服務近4億個人客戶。 近幾年,微衆銀行在一衆民營銀行中發展勢頭相對較好,無論是資産規模還是金融服務廣度都位居同行前列,但去年卻一改常态地出現業績指标波動的情況。 證券之星注意到,2021年至2023年,微衆銀行營收增速分别爲35.76%、31.03%、11.3%,2023年增速下降20個百分點;淨利潤增速分别爲38.87%、29.83%、21.02%,雖然整體保持盈利,但勢頭有所減弱。 與此同時,2021年至2023年,微衆銀行資産質量在不斷下降,報告期内,微衆銀行信用減值損失分别爲96億元、140億元、142億元;不良率則分别爲1.2%、1.47%、1.46%。 值得一提的是,微衆銀行的不良貸款金額也在攀升。2021年至2023末,該行不良貸款金額分别爲31.67億元、49.7億元、60.41億元。 此外,雖然目前仍未披露2024年中報,但微衆銀行官網曾于8月30日披露2024年半年度第三支柱信息披露報告顯示,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裏,微衆銀行的三項資本充足率指标均較一季度末明顯下滑。 其中,截至6月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爲12.21%,資本充足率爲13.24%。而一季度末的對應數據爲12.77%和13.81%。 資本充足率是衡量銀行抵禦風險能力的指标,僅僅一個季度,該行的資本充足率指标就肉眼可見的下滑,一定程度上說明該行在資本補充方面可能遇到問題,無論是内源性的盈利留存不足還是外源性融資受限。 同時,也可能意味着資産擴張過快或風險加權資産占比不合理上升,導緻資本消耗加速。此外,還可能反映出銀行面臨信用風險上升,不良資産增多且資産質量有惡化趨勢,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帶來的壓力也在增大。(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趙子祥) 責任編輯:李欣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