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正每天的工作,大伙都看在眼里。”项目部副经理王合庄揭开了表扬信的由来——这是为不久前那场暴雨中的质量攻关而写。
今年7月,5号楼进入样板间外窗台装饰装修阶段。一日,滂沱大雨呼啸而至,张正刚踏进5号楼,就听见南面样板间有异样声响。循声过去,眼前的场景让他心头一紧:本该顺着窗口外流的雨水,正汩汩往房间里倒灌,地面积水已顺着地砖缝往墙里渗透。张正来不及脱鞋,踩着冰凉的积水冲到窗边,顾不得被大风裹挟拍在身上的雨水,顺着窗台边缘反复摸索,很快发现问题:外窗台的排水坡度不够,雨水难以顺坡流走,反倒往室内聚集。他一边喊工人来清理积水,一边排查其他样板间,所幸问题只出现在这一处。
雨势未减,样板间里已经开起了应急调度会。“问题根源在于坡度不够,如何补救?”张正望向围坐的工人。“先用防水胶堵上?我以前这么处理过,见效快!”有相关经验的王师傅提议。张正用指甲刮了刮窗台的砂浆层,眉头皱得更紧。防水胶只能管一时,且现在窗台有积水,胶粘不牢,雨停一晒还是可能漏。“得从根上解决坡度问题,在窗框安装时,把窗口外侧的材料往下调,留出坡度,雨水自然就流走了。”这话点醒了大伙,现场一试,调整后的窗台果然见效,雨水顺着坡度下淌,再没往室内倒流。
张正没敢松懈,接着检查楼体防水施工条件,走到一个正在装烟道的房间时,又发现了新问题:13层楼以上,装烟道一侧的墙体比下层厚度窄了5厘米,导致烟道无法靠墙装,和墙体间留了道间隙,直接影响防水层上翻施工。施工进度不能耽搁,张正琢磨起来:“能不能用防火阻燃材料填缝,再用水泥砂浆对表面进行收口?这样防水层能正常刷,也不耽误进度。”很快,他找来监理、设计单位一起商讨方案可行性。
现场验证那天,张正先指导工人清理间隙的浮土碎屑,再用防火阻燃材料进行填充,收口处则用试验配比过的砂浆仔细进行均匀处理。看着间隙慢慢消失,砂浆表面平整光滑,监理工程师忍不住称赞:“这方案想得周全,既满足了烟道防火要求,又不影响防水施工,靠谱!”
不久后,那封表扬信就贴在了公告栏上——它不只是对张正个人的肯定,更是对项目团队“以质量为本、以问题为靶”工作态度的褒奖。“在细节上较真、在难题前冲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筑起工程质量的坚固防线。”王合庄感慨道。